目錄

印度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2017年10月刊)

計畫參與學校

一、 經貿產學資源中心近期事務

“How to Do Business in India?”工作坊剪影

印度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 (Resourc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IndustryAcademyCooperation) 與孟買百年商校Indian Education Society’s Management College and Research Center (簡稱IES MCRC) 合作,並串聯印度孟買臺商會、印度德里臺商會及學術機構,一同籌辦 “How to Do Business in India?"系列之三場工作 坊。日前已於 9 月 23-24 日舉辦孟買場次(於IES MCRC舉辦)、10 月 7-8 日德里場次(於PHD Chamber House舉辦),接下來將於 11 月 27-28 日舉辦 臺北場次 (地點訂於 臺北國際會議中心二樓)。此系列工作坊透過講座使參與者進一步瞭解當今印度的經貿概況,內容涵蓋印度當地商業、文化、法律總覽,以及相當實用的印度銀行 與企業稅務課題,深入討論在印度發展的企業在關於零售、消費者、物流可能面臨的挑戰,並於孟買場次及德里場次皆提供免費就業媒合會,供與會臺商面試印 度人才。以下為印度兩場工作坊之活動剪影。

-->9 月 23-24 日工作坊孟買場


圖.全體與會嘉賓及工作人員於 Indian Education Society’s Management College and Research Centre的 EEP Center 合影。

-->10 月 7-8 日工作坊德里場

以下為印度經貿產學資源中心德里辦公室同仁 Ms. Namrata Hasija 於德里場次之後,對於工作坊之觀察心得。

Namrata Hasija
Director of Liaison Office in New Delhi
Resourc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With a population of over one billion, 3.29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oflandmass to cover and a multitude of languages and customs, the Indian market can be a daunting place for businessmen. Business success can depend to a large extent on an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the people, the land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at a foreign company and investor would be expected to operate within. Keeping all this inmind, Indian Resourc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 and Indian Education Society's Management College and Research Centre of Mumbaiorganized a series of workshops on “How to do Business in India?” covering variousaspects.

The lectures covered a wide spectrum of issues relevant to any foreign investorstarting or running a business in India. The lecture on GST from one of the top firms in India which helped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 this new system was very important asmany Taiwanese businessmen still have little idea as to little nuances of GST. The questions that participants asked from GST registration to stock clearance after theimplementation and the responses they got clarified many of their doubts.

The consumer preferences of Indians and the changing profile of the Indiansconsumers was a brilliant lecture which gave the participants an idea of the changes in Indian consumer behavior over the years. It also detailed how many corporate housesand popular brands have absorbed Indian demands, which resulted in huge profits.

The lecture on India’s legal system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gave adetailed analysis of issues foreign investors should stay away from and also if an Indian company does not comply with an agreement how they can appeal against this underthe Indian laws.

A lecture on ‘How can Indian banks help Taiwanese business’ encompassed various policies of the Indian banking system that could assist the Taiwanese businessmen. An initiative to help strengthen business ties between Asia's third-largest economy and Taiwan banks offer wholesale and retail banking products like rupee funding for Taiwanese businesses and banks, as well as guidance on Indian companies and regulations. Indian banks could help Taiwanese firms regarding complex and regulatory hurdles and assist in Issuance and advising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etters of credit along with confirmation of export letter of credit.

Issuance of guarantees to domestics and foreign beneficiary, deferred payment guarantees, domestic and foreign bills discounting, swift interface to issue letter of credit and handle related bill transactions Indian banks can assist the businessmen in a wide ranging spectrum.

One of the lectures outlined the Indian Laws applicable to Advertising including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 Act, Drugs and Cosmetics Act, Drugs Price Control Act, Drugs and Magic Remedies (Objectionable Advertisements) Act , Emblems and, Names (Prevention of Improper Use) Act, Copyright Act 1957 & Copyright Amendment 2012, Trademarks Act, Patents Act – Introduction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decent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Prohibition) Act and so on which gave the listeners an overview of how to do advertise and what to avoid when advertising for their products in India.

To sum up the workshop and what it achieved during these two days one can count many advantages. The workshop was first of its kind to be organized in Mumbai and New Delhi and thus, from the start a brilliant idea. The people who conceptualized the idea of this workshop clearly had one thing in mind to help Taiwanese businessmen expand their businesses in India by easily approaching some of the most brilliant Indians lecturing them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how to do business in India. The topics chosen and the people who were chosen to deliver these lectures clearly outlined the heart of capturing markets in India. The participants (Taiwanese) from different business ventures in India participated in the workshop and clarified their doubts regarding a number of issues. The workshop thus, can be called a perfect bridge between Taiwanese businessmen in India and the Indian market.

印度電視臺 News Nation 來訪

9 月 25 日週一下午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方天賜副主任向印度電視臺 News Nation 的記者 Mr. Mohit Dubey、Mr. Mukesh Chandra Jha、外交部國傳司李 家豪先生介紹清華大學研究印度事務的相關單位,並以時間脈絡由遠而近帶出臺 灣與印度雙方之間的交流。會中另有 4 位清大印度籍學生 Ms. Shilpa Karishetty、 Mr. Pradeep Chennakesavula、Mr. Utam Yashwant Patil、Ms. Prerana Bhan 接受採訪。


圖 1.1 印度電視臺 News Nation 來訪國立清華大學

以下為當日受訪印度籍博士生 Ms. Prerana Bhan 之心得:

Prerana Bhan
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NTHU

Every now and then, we need to be reminded that there is more to a field than just its first impression. Our discussion with the Senior Correspondent of “News Nation” was one such reminder. When we first greeted Mr. Mohit in the conference hall, he promptly exchanged a smile. We were preoccupied by the false notions of how a news reporter would try to hype certain thing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keep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under wraps. But, we were quite surprised as the discussion progressed and the kind of thoughts unfolded serving as an eye opener.

A brief introduction was given by Prof. Fang that entails how India and Taiwan have been related from time immemorial. NTHU has also signed MoUs with top universities in India to strengthen the ties. As student, I believe this was one of the finest opportunities to closely engage with the media persons and know their perspectives. We had interesting discussions touching some of the sensitive topics like bilat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a and Taiwan and how it has been affected by China. We also exchanged our thoughts of how things could be improved in both the countries for a better living. As students we knew it was one of those opportunities where we could put forth our thoughts about education, travel and living in Taiwan. After an impressive and articulate discussion, we were interviewed. Some of the questions include

1. As Indians, do we face racism based on religion and color?
2. How are the people of Taiwan? Is language a big barrier?
3. Does the status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ffect the lives of Indians living inTaiwan?
4. Do they encourage celebration of Indian Festivals in Taiwan?

In fact, this discussion followed by the interview was quite insightful and very informative. It was refreshing to not only share our views relating to Taiwan but also raise some important questions as how the media should be regulated to ensure a country’s image is preserved. The documentary has already been aired in India and has received mixed reviews. Well, I think at least it has acquainted people about the existence of this beautiful island named Taiwan.


圖 1.2 印度 News Nation 電視臺記者於國立清華大學旺宏館前


圖 1.3 印度 News Nation 電視臺記者與受訪印度籍學生

「臺灣連結計畫」來訪

「印度經貿產學資源中心」主要窗口學校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王偉中主任、方 天賜副主任於 10 月 2 日星期一與「臺灣連結計畫」主要窗口學校南華大學釋覺明 教授及羅侯羅博士(Rahulratna)會面,為兩計畫案商議未來可合作項目,整合有限 資源,促使兩計畫達最大綜效。


圖 1.4 臺灣連結計畫主持人南華大學釋覺明教授前來討論交流合作方向

二、 學者專欄

印度經濟發展之現況與展望

臺灣經濟研究院
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陳華昇

前言

印度在 1947 年獨立後,有相當一段長的時間施行社會主義經濟路線,大量設 立國營企業,並嚴格管制外來投資、對外貿易。但實際上,印度仿效蘇聯體制推 動經濟發展成效不彰,故自 1990 年代初期蘇聯及東歐共產國家崩解後,印度已採 行改革與開放的政策,至今已 20 餘年,此後印度經濟終與世界市場接軌,其經濟 發展潛力受到世界各國和經濟研究機構的重視,被稱為是「金磚國家」(BRIC) 之一。尤其在最近兩任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和莫迪(Narendra Modi)的銳 意改改革下,印度經濟有長足的發展。我國目前正推動新南向政策,而印度又為 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目標國,故我國自宜掌握印度經濟大發展之機會,加強與印度 之經貿合作,以期帶動我國未來經濟新一波的發展。

壹、印度經濟發展潛力

印度為文明古國,土地面積居世界第七,人口將近 13 億,為世界第二;其為 南亞最大國家,物產豐饒且文化包容性強,近年與周邊國家維持和平穩定之關係, 有利其經濟之發展。以 2016 年數據而言,印度經濟總量(GDP)為世界第七,排 名在美國、中國大陸、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之後,已是世界重要經濟體之一; 惟其人均所得僅將近 1800 美元,相對世界其他國家實屬偏低,且貧富差距頗大, 是其發展難題。

無論如何,印度自 1990 年代初期所進行的經濟改革與對外開放,經濟持續快 速成長。特別是 2014 年莫迪擔任總理以來,提出了印度製造、數位印度、綠色印 度、清潔印度、智慧城市、技能印度等政策,大力發展印度經濟而卓有成效;如 今印度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同時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速 的主要經濟體;即使 2016 年至 2017 年雖因廢鈔及實施 GST 制度而使印度經濟成 長走勢略為減緩,但並無礙其成為世界經濟增速第一的經濟大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的預 估,到 2030 年印度的 GDP 將達到 7.29 兆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 5.72%,超越日 本成為世界第三;如果是以 PPP(購買力平價)計算,則其 GDP 將達到 16.1 兆美 元,佔世界經濟總量更將達到 10.3%。顯見印度的經濟發展甚具潛力,是各國發 展經濟時不可忽略的互動對象。因此,我國自宜關注印度當前經濟發展狀況,並 依據印度之經濟發展需要,規劃我國與印度經濟合作之策略與佈局,以期搭上印 度經濟大成長的便車,為我國經濟發展引入新動力、新能量。

貳、當前印度經濟及產業發展狀況

目前印度三級產業結構中,以服務業產值最高,佔 GDP 比重約 53.8%,而服 務業就業人數佔全國就業人數的 42.9%。其次,印度工業(製造業)產值佔 GDP 比重約 28.8%,就業人數佔 26.9%。而農業產值佔 GDP 比重為 17.4%,但農業就業 人口佔 30.2%。而整體而言,印度產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級產業業發展現況及 其面臨的問題如下:

一、印度農業發展攸關社會安定,但面臨產值低而農業人口多的問題。

印度農業部門對整體經濟成長和社會安定非常重要,故其早期產業政策以農 業發展為核心。印度近年來雖然逐漸著重在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發展,但是農業參 與人口仍高,其產值不若服務業和製造業,而且欠缺技術與資金,農業現代化基 礎薄弱,地方和農村基礎建設欠佳,農業產品運送不易;加以天氣炎熱以致農產 品保存不易,且農產品加工業不夠發達,物流體系落後,農村產品向城市運送過 程中多有損失,以致於印度每年仍需大量進口農產品,而農村和農民所得長期偏 低,造成城鄉、階級貧富差距問題嚴重。

二、印度近年逐漸發展成為製造業大國,但其製造商品的品質及對外出口尚有待提升。

印度擁有廣大市場、悠久的工業發展歷史,且其製造業從手工藝行業,到傳 統製造業,包括機械、紡織業等在英國殖民時期即有一定的基礎。1990 年代對外 開放後,印度一度以發展軟體產業及資訊服務業為主,然歷經 20 餘年發展出現經 濟失衡、工業發展遲滯的現象。及至近年以來,印度始加速發展高科技、資通訊 產業;尤其穆迪總理上臺後,要解決印度製造業基礎薄弱、實用工業技術落後 (實則印度基礎科技實力頗強、國際貿易逆差、高通膨及高失業率的問題,乃大 力推動經濟改革並提出「印度製造」政策,開發產業園區和工業廊帶,希望吸引 外國企業投資印度,快速提振印度製造業的發展,以提升印度工業實力、成為世 界工業強國,並擴大印度國內就業機會。惟現階段印度雖能以低廉的勞動力和土 地成本而生產廉價產品,並開始大舉對外出口,大有取代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 廠」之勢,但其製造業仍面臨基礎建設欠佳、電力供應不穩等許多挑戰,且其製 造商品的品質及對外出口之能量尚有待提升。

三、印度的服務業產值佔其 GDP 比重相當高,但印度服務業對外資投資並不友善,且其服務業在不同行業間呈現技術和品質落差很大的情形。

印度服務業的行業類型眾多,包括從社會底層所從事的環境清潔,到具國際 競爭力的資訊軟體服務等。1990 年代以後的經濟改革,主要是要發展無須高額投 資也能賺取外匯,同時又能解決高學歷人才就業問題的 IT 軟體業、銀行保險、商 業服務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BPO)等,過去 20 餘年來印度在這此領 域仍是世界第一。目前印度服務業中以新興軟體、醫療、金融、房地產、交通電 信等服務業之成長表現最佳。由於印度長期以來重視科技教育及科技人才培育, 且具英語普及 勞動成本低之優勢,故有眾多受過資訊教育、並精通英話的青年人 口,而有利其發展高資訊軟體產業及資通訊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近年來,印度 服務業如零售業等開始對外開放投資,但限制仍多,且印度各地稅制複雜,又政 府保護本土企業,故外資企業欲在印度經營服務業並不容易。

肆、印度經濟發展的機會、挑戰及未來展望

印度經濟發展深具潛力,近年來莫迪政府也推動多項經濟、稅制改革並加強 基礎設施建設,在吸引外資和發展製造業方面頗有建樹,因而國際經濟研究機構 均預測未來 10 餘年間,印度年經濟成長率都將維持在 7%以上,成為全球經濟發 展最快速的國家。而印度製造業的鋼鐵、手機、生技製藥、綠色能源、食品加工、 汽車及其零組件、資通訊產業等,以及服務業的零售及物流業、資訊服務業、醫 療服務業、金融業、電子商務等,均為深具發展實力與潛力的產業,將成為帶動 印度經濟持續成長的關鍵產業。

惟印度經濟發展仍面臨若干限制,諸如其基礎建設薄弱、環境污染嚴重,社 會上種姓制度、地區衝突和貧富差距懸殊均不利經濟發展,政治上則因政黨林立 以致決策困難、各地稅制與法令不一等,均造成經濟進一步發展之限制。因此, 未來印度政府宜提高人民教育水準,加強大學及技職教育辦學質量,全力建設基 礎設施,提供穩定的電力供應,安定社會秩序,防止通貨膨脹,加強對外出口, 提升農業生產力與製造業競爭力,開放外資投資印度服務業,並促進印度金融自 由化,同時與各國展開產業合作,強化與包括我國在內的高科技、半導體等產業 合作,如此將能夠逐漸擺脫當前印度經濟發展的困局,為印度新一階段的經濟成 長奠定基礎。

三、 近期資訊提供

故宮亞洲藝術節--2017 印度月
2017 NPM Asian Art Festival: Indian Month

時間:2017 年 9 月 30 日-10 月 29 日 Sep.30th -Oct.29th of 2017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相關網址連結:http://south.npm.gov.tw/zh-TW/NPMAAF#

印度臺北協會職缺

印度臺北協會徵求臺灣籍行政公關人員,工作性質具挑戰性、富有價值,能 拓展國際視野,合約兩年期,錄取者需即刻上班。

徵才條件:

相關網址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NTHUDiwali2017/

國立清華大學 2017 年印度排燈節晚會 NTHU Diwali 2017

10 月 28 日週六晚間 6 點國立清華大學印度學生將於校內舉辦一年一度的排燈節晚會。
相關網址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NTHUDiwali2017/

自由開講》新南向政策:進入印度市場前,你不可不知

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系碩士生
金娜

印度崛起,已是不爭事實,各國開始將目光鎖定印度,欲搶佔其尚未 發展之偌大市場。不論是其人口紅利所帶來之經濟表現,抑或是其尚未升級 至已開發國家產業水平之產業,都出現龐大的商業機會,然而,筆者認為在 蜂擁至印度市場前,必須洞察下述較不易察覺之現象方得搭上崛起巨浪。

開發中的印度:既存困境與商業機會並存

「產業對接」重要過「產業互補」

2015 年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已就臺印洽簽自由 貿易協定(FTA)展開可行性研究,評估結果為可行,主要原因是雙方有六 大產業具強互補性。惟深入瞭解印度市場對於產品、人力資源、技術等需求 之後,可發現即便產業互補,但雙方在產業對接上是存在落差的,印度的產 業條件並非想像中完善,臺灣能給予的援助與合作的面向其實有限,原因不 在臺灣高端技術或經驗不足,而是印度需要的產業或合作過於局部與零碎, 甚至只需要中端工業技術協助,如食品加工業之智慧冷鏈物流技術、竹炭工 業研發等。

擱置本位主義理解印度市場

一筆成功的交易需要的要件是供給與需求「達到均衡」,要深入印度 市場,首先必須分層次理解印度市場對於產品的需求,供給需滿足現階段的 印度發展,才能達到最適均衡。印度市場有別於一般主流市場,例如:目前 印度不需要冰箱,取而代之的是「小涼」,在零售業中也一改我們對「家庭 號」產品之需求,以「迷你型」產品為主流。意即欲進入印度之跨國公司須 撇除以往累積之經驗或成功商業模式,必須重新、層層再三檢視印度市場所 需求之「目標產品」為何、到印度市場對於各項產品之「需求程度高低」、 甚至到對於需求產品之「功能性強弱」等。

已開發的印度:高端人才濟濟的人肉市場

根據印度政府統計,印僑分布在 110 國,有 2500 萬人,在海外僑居地 出現 3 位總統、3 位總理、3 位諾貝爾獎得主、68 位部長、250 名議員。而 美國本土,38%的醫師是印度人、太空總署 36%的科學家是印度人、微軟 34%的員工是印度人、IBM 則有 17%。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 2007 年調查, 印僑家庭平均年收入為 9 萬 1195 美元,全美國家庭為 5 萬 740 美元,印僑 人均收入超過 6 萬美元,其中,百萬富翁有 20 萬人。而英國印僑人均所得 也比英國人高 15%,在加拿大,則高出 20%。

1.十三億人下之競爭

全世界最難考的大學,不是哈佛也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 而是印度理工學院(IIT)。IIT 每年錄取的名額僅有五千名,但報考人數都 高達三十萬人,換算成錄取率只有 1.67%,培養出全世界頂尖之菁英人才, 50 年來 IIT 之畢業生蹤橫各行各業、發揮所學,如擔任貝爾研究所第一個外 籍所長、麥肯錫諮詢公司第一位外籍總裁、百事可樂總裁 Cadbury。造成此 現象的可能原因來自於印度龐大的人口競爭壓力,目前印度人口有 13.26 億 人,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報告預測,2024 年印度人口將超過中國,成為 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甚至到 2100 年,印度人口將多達 16 億 6000 萬人, 而在這樣的國家中,欲成為高階之管理人才就必須具備異於常人之傑出能力, 往 13 億人之金字塔頂端邁進。

2. 印度人與生俱來的「領導者特質」

厚臉皮、好辯、不守規矩、過度膨脹、好攀關係等特質,看似為缺點, 但卻成了印度人縱橫國際職場的重要關鍵,反觀華人的「溫良恭儉讓」,似 乎成為我們在國際場合的潛在束縛。印度人的成功可能不只因為英語為共同 語言,仔細觀察,可從印度特殊的社會環境與生活態度談起。國土面積廣, 各地生活型態、宗教、種族差異性極大。官方公布的語言 22 種、29 個邦, 以及有 8 種以上的宗教導致印度人從小就習於面對各種不同的人,因此「尊 重多元習俗對印度人來說是非常自然的生活方式」,這在單一民族社會反而 被視為一種技能。多元環境,讓印度人不管到哪裡都能迅速適應當地文化, 具備溝通、協調與統合的優秀個人能力。

結論:你,有沒有承先啟後的冒險精神

綜觀上述,無論是開發中或已開發之印度,對於其市場進入看似困難 重重,惟本文認為,正是因為可以明顯地看出開發中與已開發的雙層印度, 才是商機之所在,也是臺灣人能前進印度市場的最佳誘因。無論是目前印度 環境確實不佳、或者印度菁英人才已經足夠,都不足以成為我們卻步之原因, 若能以結構洞理論,看準不同產業間、同產業不同層次間的落差,這樣的洞 見就足以使我們與印度共榮、乘著印度崛起之浪迅速發展。

2017 印度臺灣高等教育展暨高等教育訪問團

印度臺灣教育中心
國立清華大學計畫辦公室

當教育展不只是教育展:2017 印度臺灣高等教育展暨高等教育訪問團

為配合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促進印度青年學子對臺灣高等教育之瞭解、持續招募 印度菁英學生來臺就學並推廣臺灣高等教育特色,本(2017)年 9 月 25 日至 26 日國立清 華大學「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計畫辦公室受中華民國教育部委託,協同中華民國駐 印度代表處,於印度南部大城清奈的 Hilton Chennai 大飯店舉辦「2017 年印度臺灣高等教 育展」。此為教育部與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計畫辦公室第 7 年在印度各大城市舉辦臺 灣高等教育展。

本屆印度教育展可謂在招募印度學子來臺就讀、促進高等教育機構交流、簽立合作備忘錄三大面向有具體而卓著的成效。

高等教育展──挖掘人才金礦

9 月 25 至 26 日在印度清奈舉辦的臺灣高等教育展,受到南印度各大學學生的青 睞,展場各校攤位人潮不斷,來自臺灣 19 個高等教育單位的工作人員與印度籍留學生熱 忱答詢及協助填寫各類申請表,氣氛熱烈,盛況為歷屆臺灣教育展所僅見!

印度(Republic of India)為全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也為發展最快速的國家之 一。若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印度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全球擁有最龐大 青年人口數之國家。印度有 12 億人口,15%介於 25 至 35 歲,且全國全國約有 400 所大 學、11,200 個學院及 1,500 所研究中心。印度,可謂後勢看漲。

因此,為促進印度青年學子對臺灣高等教育之瞭解、持續招募印度菁英學生來臺 就學並推廣臺灣高等教育特色,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在教育部指導下持續辦理印度臺 灣高等教育展,透過展場介紹、華語訓練與文化薰陶,招募並培養印度人才赴臺發展意 願與其對我國之向心力。

高等教育代表團──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雙管齊下

9 月 26 日至 28 日間,國立清華大學賀陳弘校長、校長顧問王偉中教授率代表團 各大學成員先後拜會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IIT-M)、維爾科技大學(Veltech University)、威洛爾理工學院(VIT)及 SRM 大學(SRM University)、安南大學(Anna University)及馬德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Madras)等著名大學。由於代表團行程緊湊, 若干極爭取與臺灣各大學建立合作關係的南印度績優大學無法排入參訪行程,均期熱切 待透過駐清奈辦事處的協助引介,早日達成與臺灣績優大學建立合作的心願。

臺灣高等教育代表團於 9 月 27 日拜訪威洛爾理工學院(Vell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清奈校區(VIT, Chennai Campus),受到該校區副校長(Vice President, Chennai Campus)Mr. Sankar Viswanathan 偕 VIT 總校副校長(Pro-Vice Chancellor) Dr. N. Sambandam、清奈校區國際長 Dr. P. Joseph Sathiaraj 等人熱忱接待。更在歡迎儀式後,將全 團人員依照各自專業,分為「國際合作」、「電子」、「機械」及「資工」四條路線, 做更詳細而具體的導覽。

參訪行程最末,臺灣高等教育代表團乙行 50 人拜會馬德拉斯大學(University of Madras),校長(Vice Chancellor)杜萊沙米(Dr. P. Duraisamy),該校學務長(Registrar) 卡倫南尼狄(Professor S. Karunanidhi)、國際長哈莉香卡(Dr. V. Bharathi Harishankar)陪 同出面接待。李朝成處長、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陳副參事郁仁、國立清華大學校長顧問 王偉中教授及各大學代表均分別介紹各校基本背景,強調蔡英文總統推動新南向政策以 印度為最大對象國,期待繼續強化、深化臺灣各優質大學與馬德拉斯大學合作交流關係, 透過密切諮商,研議洽簽合作備忘錄內容,以推動長久、具實質意義的合作計畫。杜萊 沙米校長及其團隊竭誠歡迎與臺灣簽署更多合作協議,為臺印兩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合作備忘錄──合作的具體起點

臺灣高等教育代表團除在清奈舉辦高等教育展其間,各參展大學共與印度各大學 簽署 21 個合作協議(MOUs),成果極為豐碩!鑒於南印度有近千所大學院校,適合與 臺灣績優大學建立合作關係的所在多有,有待後續積極聯繫溝通,駐清奈辦事處李朝成 及同仁將協助促成,以強化臺印兩國間高等教育機構相互培養人才及進行學術交流與合 作。此行合作備忘錄簽署簡表:

本屆印度教育展有外交部、教育部、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國內各大專院校支持,因而獲得更有效益的推廣成果。

在簽署合作備忘錄方面,本次印度教育展直接或間接促成簽署了二十一個 MoU, 可謂成果豐碩。展期間雖因為航班與行程問題造成時間被大量壓縮,然仍不減效益與合 作意願。在觀展人次方面,由於有國家的助力,使得本屆教育展有十九個單位參與,進 而促成印度學生提高觀展意願。在具體執行方面,在印度的臺灣華語教育中心講師鄒宛 育、彭凱筠對本次展務順利進行幫助莫大。其事前拜會以及廣發宣傳品,確實提高觀展 人次與媒體曝光機率。

綜合而言,本屆印度臺灣教育展,發揮的不只是「招募學生」的功能,由於整合了 高教機構交流、實驗室參訪、合作備忘錄簽署等行程,故而兼具「大學交流」、「學術 參訪」、「具體簽約儀典」等多重效益。明年起印度臺灣華語教育中心仍會以此為目標, 為臺灣高等教育的各面向爭取曝光與合作機會。

一路向南》2.5 小時的時差:臺灣與印度的心理距離

國立清華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印度中心副主任
方天賜

出國旅遊時,多少要查一下目的地與臺灣的時差。蠻多人第一次聽到 印度與臺灣的時差時,都會感到訝異。因為印度與臺灣的時差為 2.5 小時, 而不是常見的整數。這個 0.5 小時的尾數,正反映出印度自有主張的某種特 異性。

印度的宗教、語言、服飾都各有特色,就連咖哩也跟我們熟悉的口味 不一樣。即便印度人開口說的是英文,聽在我們耳中就是跟我們認知的英語 大不同。印度的種姓制度更讓平權的臺灣社會無法理解,怎麼有人如此「認 命」。印度人自已都將印度形容為「不可思議」的國度。因此,雖然 2.5 小 時時差的實質距離並不遠,但臺印之間有著很大的心理鴻溝。如何搭橋讓彼 此可以跨過這道鴻溝,便是推動臺印交流的基礎工作。

在此背景下,清華大學獲得教育部的補助,於今年暑假開舉辦第一屆 印度經貿文化人才專班,提供學員 160 個小時的印度研究密集課程,內容涵 蓋印度政治、經貿、歷史、社會生活、印地語及寶萊塢電影等。坦白說,因 為招生時間較晚,加上國內對於印度頗多負面印象,所以剛開始還蠻擔心報 名人數會不樂觀。沒想到反應遠遠超乎預期,預計錄取三十位學員的專班在 短短幾週內便吸引了近兩百人報名。所以遺珠很多,甚至已經有人來信詢問 明年何時開班。可見,在青年學子的眼中,他們對印度有相當濃厚的興趣, 對於印度的看法也比較趨於正面。

這個專班在完成國內課程後,從中選訓部分學員在九月初到印度新德 里進行八天的見習活動,參訪臺商、印度智庫、印度大學等,也拜會了我國 駐印度代表處。令人好奇的是,這些學員的眼中,究竟看到什麼樣的印度? 印度對他們而言又有什麼樣的意義?

第一個衝擊應該是印度的多樣性。印度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社會,每走 幾十公里可能就有不同的語言及族群。印度有頂尖的國際 CEO 人才,但也有 三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現代化的建設和傳統價值仍然並存。有人甚至便戲 稱只有板球及寶萊塢電影這兩樣東西是印度人的共通語言。

學員即便已經在臺灣上過印度的密集課程,對印度有了比較多的瞭解, 但實際踏上印度土地時,仍然有著「眼見為憑」的震撼感。計畫到印度教授 華語的學員佳玲便說道:印度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但實際了解後,才發現 印度的文明比原先想像的更複雜、更深遠和多元。主修英法語的學員新亞所 見的印度是繽紛的彩色世界,也是充滿極端的社會。理工背景的學員禮崴則 認為印度是各種社會階級的縮影,在每個角落都能看到最現實的一面,絲毫 沒有掩飾。已有東南亞經驗的雅睛則感受到這一路的風景獨特,讓人多感且 驚訝,難以一般思考來預期。已是第九次造訪印度的學員瑞崎甚至說,「沒 有完全了解印度的一天,因為它充滿驚奇和新鮮,隨時都在改變。」

但正如日本作家妹尾河童所在《窺看印度》中所寫:到印度的旅人 「若不承認彼此的差異,就沒辦法生存下去」。外人需要承認及理解印度的 差異,而不是要急著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改變它。值得慶幸的是,印度的艱困 度並未嚇跑這些年輕人。學員玥玟眼中的印度是既混亂又衝突,卻饒富生命 力的社會。她認為:印度是非去不可的國度,充滿吸引力,「我會帶著勇氣 向它走去。」學員眼中看到的第二個印度景像是「崛起」,認知到印度是下 一個世界發展重心。就讀人社領域的學員宣萱便認為,印度如同大象般緩慢 起身,但正在改變;五至十年後的印度終將把色彩揮灑向全世界。

在與學員座談時,駐節印度的田中光大使分享的故事便反映此種趨勢。 田大使說:過去大家習慣開玩笑問說你是犯了什麼錯而被公司派來印度?但 現在則要問:你是做了什麼對的事,讓公司選中派來印度?代表處官員也提 到了一個有趣的數據,相對於其它地區,來印度的臺商數持續逐漸增加中。 整體而言,國人對於印度的看法正在轉變:臺灣無法再忽視印度的崛起。想 在印度從事法律工作的學員雅棋為此下了一個註腳:「印度是一張威力彩, 是一個大機會。」

當然,印度崛起的同時,效率仍有待改善。軟硬體的調和還是未解的 問題。為了迎接 2010 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而擴建的新德里機場,硬體煥然 印度經貿產學資源中心 2017 年 10 月 26 一新,頗有大國氣象。申請電子旅遊簽證(e-visa)也為外國旅客帶來許多便 利。但通關的冗長緩慢,讓旅客很快察覺自己其實是身處開發中國家。通關 時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印度科技老闆,公司設在倫敦。他便對我抱怨,印度 機場的「Make in India」效率讓人卻步。這些印度比較「不美好」的一面, 也是我們需要掌握的面向。

相對於學員熱切探索印度,我則是在旁觀察這些學員的表現。時下喜 歡比較各國年輕人的「狼性」指數,總覺得臺灣年輕人在國際環境中的應對 過於溫和。在訪團與印度學子的互動中,多數學員便可以感受對方的積極氣 勢。甚至還有印度學生立刻做起生意,跟團員推銷買賣「精油」。但從觀察 中發現,多數的臺灣學子其實也是願意放棄小確幸及走出舒適圈,只是缺乏 一張大航海圖。如何協助年輕人將「壯遊」及「夜衝」的生命力導向他們想 要的發展方向,便需要更多的引導。

我們此次訪問時,也巧遇來自中國的交換生。他們已在中國的大學內 主修過印地語,再由官方整批派遣到印度交換一年。相較於這些國家的作為, 我們的印度專班從規模跟授課時間來看,其實只是一個很小的起步。借用阿 基米德的名言是:「給我一個支點,就可以舉起整個地球。」

反過來思考,臺灣若要翻轉印度,就要給這些年輕人一個支點—足夠 的機會跟資源,讓他們跨越這 2.5 小時的距離。我曾經跟專班學員說,是印 度選擇了你們。但有一位學員頗有自信地回說,是「臺灣選擇了我們」。 衷心希望,如他期待,臺灣能夠選擇他們!

四、 印度文化經貿人才專班之海外見習

9 月 3 日(週日)至 10 日(週日)教育部補助之「106 學年度暑期印度文化經 貿人才專班之海外見習行程」,由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方天賜副主任帶領 10 位專班課程表現優異的同學參訪印度德里地區,為期一週之參訪行程,包 含印度觀察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ORF)、中國信託新德里 分行、尼赫魯大學、德里大學、伊斯蘭大學、瀾亭律師事務所以及新德里國立 博物館(National Museum)、臺灣駐印度代表處等機構進行參訪。

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碩二
陳玥妏
2017 年 9 月 13 日

結束為期一個月高強度高密集度的專班課程,在方天賜老師的帶領陪伴 下踏上了這段印度之旅,用充滿好奇心的雪亮眼睛,親眼到印度上看一看這個 初認識的國度。這是一個自己嚮往已久的國度,他的豐富與多彩深深吸引著我。 在出發前,我把自己放空歸零,對自己的期待是不抱任何成見的眼光去認識印 度的一切,同時也不斷提醒自己,自己在旅途中所見,只會是印度這頭巨象身 上其中非常小一部分,不足以代表他的全貌。於是,一行人伴隨著惺忪的眼睛 與炙熱的心靈搭上華航直飛德里的班機,出發。


圖 2.1 海外見習行程出發

抵達下榻的飯店 Jaypee,不斷感嘆它的奢華,我才真正感受到課堂上老 師曾經說過,「在印度的外國人,是如何享受印度人的卑微」這件事。負責整 理房間的服務員,會因為你多給了小費多給你兩瓶水,對你鞠躬哈腰;餐廳的 服務生會因為服務不周,在客人面前當場被領班臭罵一頓;負責打掃公共廁所 的婦女在你進門時會鞠躬、遞衛生紙給你。我第一次深深體認到印度的「階級 內化」是什麼樣子。一天晚上,約莫十點,印度夜生活開始的時間,我坐在 Ambience Mall 裡頭的美食廣場喝要價 120 盧比的飲料,看剛從書局買的書, 有一搭沒一搭的與朋友聊天,時而觀察周遭的人們,他們的談吐、穿著,突然 一個個畫面閃過腦海,Jaypee 飯店外頭的貧民窟、高架橋下雨路邊的臨時工帳 篷、搬著石塊的兒童、跳著舞沿路乞討的女孩、路旁小巷內千奇百怪的氣味, 對比晚上十點還在購物、吃飯、看電影又香水味撲鼻的人們,我才發現在印度 窮人跟富人即使幾乎共享同一個生活空間,但是卻有一道隱形的牆,將他們互 相隔離,富人的世界是窮人完全無法想像的,而窮人的生活,也是許多富人選 擇視而不見或是視為理所當然的。當下的心情十分複雜,我在印度享受他人對 我的服務,卻只能對他微微點頭表達感謝。

經過一夜養精蓄銳,我們開始第二天的行程——國立伊斯蘭大學印度華 語文中心參訪。我們在那裡遇見陳姿靜老師與她活潑的學生們。這群學生年紀 與我們相仿,他們對於中文的學習抱持著極大的企圖心,也十分熱情與我們做 朋友。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會幫每一位學生取一個中文名字,依照他們本 名取諧音、又要有正面意義的名字,讓每位學生第一次上課就是學會寫自己的 名字,不論它多難寫,同時解釋名字背後的含義,不僅讓他們更容易記住,也 會對這個名字產生感情,因為它同時代表著一切美好和老師的祝福。


圖 2.2 國立伊斯蘭大學印度華語文中心參訪

午餐後我們趕緊前往下一個行程—ORF(觀察家基金會)。觀察家基金會 是印度最具權威的私人智庫。我們受到 Dr. Raji 熱情的款待,她曾經到過臺灣, 並且曾在中興國政所客座過一段時間。他們高品質與高產值的研究產出,讓我 非常佩服也十分嚮往。Dr. Raji 向我們分享臺印合作的契機與她的觀察,雖然印 度受制於「一個中國」框架的限制,對臺灣不敢有大動作的外交行為,印度官 員也限制訪臺,然而,中印關係近年來呈現既競爭又互賴的情況下,印度對中 國的政策更具彈性,同時臺印關係也有見縫插針的契機。聽完這場精闢的講座, 我認為臺灣與印度因為地緣與國家利益關係上不可能發展出戰略夥伴關係,因 此在低政治的議題如經貿、科技交流、人員互訪這些領域有機會和印度深化交 流,而其中的關鍵在於臺灣本身,臺灣應該要深知自己的優勢在何處,如何發 揚這些優勢,使「臺灣」這個品牌在印度更有能見度並建立優勢,如此才能吸 引印度的興趣,讓他們主動找向臺灣。


圖 2.3 觀察家基金會 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ORF)參訪

第二天的行程就在印度門畫下終點。之前在專班的印度電影課堂上,我們 這組選了「巴薩提的顏色(又譯:青春無敵)」這部電影,電影中主角們發動抗 爭的地點就是印度門,在電影中現在與過去遙相呼應,「午夜之子」的血液在 「正午之子」身上流淌。印度門是為了紀念當時未反抗英國殖民而爆發的「印 度兵叛變」事件的亡者,門上細細地刻著每一位勇士的名字,而與國王大到盡 頭的總統府遙遙相望,或許是象徵著這個「從帝國的廢墟中崛起」的國家,他 謹記著殖民的痛苦,卻又破繭而出,弔念著故人的犧牲,又讓歷史的傷痛成為 推動國家前進的動力。


圖 2.4 印度門合影

第三天的行程以尼赫魯大學參訪揭開序幕,尼赫魯大學是一座在森林裡的 左派學校,建築物上處處可見諷喻時事的插畫,整個學校以紅磚建築為主體,坐 落在一片翠綠當中,教授與學生穿梭其中,學術氣息相當濃厚。接待我們的是 JNU 的中文系系主任墨普德,同學不僅把握機會積極向教授討教他個人對中印關 係的看法、促進臺印人才雙向交流的建議,甚至以印地語簡單問答和印度的政治 笑話令教授印象深刻!其中墨普德教授指出中國在國際場域上不斷打壓印度的空 間,是不利區域穩定之舉,中印之間應秉持平等地位,才有利溝通協商,化干戈 為玉帛。經過這場精彩的會談,我們可以看見印度欲積極扮演南亞次大陸區域霸 權的動機,而確實讓中國感到威脅,而印度如何活用與中國的微妙關係則會是印 度如何國際定位的關鍵。


圖 2.5 尼赫魯大學參訪

下午我們拜訪中國信託新德里分行,中國信託自從 1996年於新德里設立分 行至今已二十餘載,與我們會談的臺籍幹部非常幽默風趣,雖然在印度打拼十分 辛苦,還是可以看見對這份工作的感情與驕傲。由於印度的法規十分複雜,開戶 手續繁雜,常常就須花上一個月的時間辦手續。此外,與印度籍雇員的互動與經 驗談則讓我們學到許多,像是能應徵上行員都是高種姓的菁英份子,他們非常勇 於表現,即使工作表現不佳,仍十分有自信並向主管「聲討」自認應有的評比。 此外,對於不同種姓僱員間的相處,他們坦言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身為外商, 很難改變駐在國的社會環境,但為了公司運作穩定,必須有所因應。臺商要到印 度經商,最重要的就是要經得起考驗,外在條件上的差異與內在文化思維的差異 都要學習並調適,許多臺商因此經不起虧損撤走獲飭躊躇不前。我們十分感激兩 位前輩親切的提點與分享,他們對於學員願意勇闖印度也感到非常欣慰,經過這 次的愉快的拜會,我們也由衷祝福中信在印度經營順利長紅,下次再見。


圖 2.6 中國信託新德里分行參訪

第四天的行程我們拜訪在新德里賣鳳梨酥的泰姬之月老闆王雨儂先生。王 先生分享他在 IIM 讀書時的心路歷程,他說在印度求學剛開始非常辛苦,因為同 學們都是首選的菁英,聰明、靈敏、好辯、用功,剛開始非常不適應也跟不上進 度,常常假日一個人窩在宿舍讀書,過了一年的訓練,他發現可以跟上課堂上的 討論與同學的思維了。讓我十分好奇跟一群人口大國的國家首選菁英一同學習的 體驗對學習是多麼大的刺激。王先生坦承要來印度賣鳳梨酥起初受到許多人反對, 畢竟臺印兩國飲食文化不同,是很大的挑戰,例如印度許多人吃素,不吃蛋,而 鳳梨酥的酥皮傳統做法是加入雞蛋烘培,為配合當地飲食需求,他研發出不加蛋 不加牛油的全素鳳梨酥,把內餡的甜度提高,並開發各種不同口味,如椰子奶油、 巧克力等口味,吃起來也十分美味。在外包裝上,王先生也下過一番苦心,因應 印度人的審美觀,加入許多色彩與花卉圖騰,豐富且繽紛。最近他更引進訂購機 器,目前還在測試階段,即將推出第三方支付的服務。

在一個暑氣蒸騰的下午,我們拜會德里大學東亞學系,在 Anita Sharma 教 授與學生們盛情的歡迎之下,學員們與東亞系的博士班學生展開深度對談,有 些學生主修日語、韓語和中文,並對東亞局勢有很獨到的見解。大夥們相談甚 歡,也十分榮幸能與這群優秀的學生交換意見,互相學習。

翌日到德里市區拜訪瀾亭律師事務所。呂律師不藏私地向我們分享在印度 開律師事務所要克服的困難有很多,包括印度法律制度複雜,且各邦制度不同, 難以通盤掌握,因此事務所採合夥的方式,由中國籍律師持股,由印度籍律師 負責開庭及處理當地公司法與民法的地方性色彩濃厚的法律制度,主要客群為 在印度的華商。

印度行最後一個拜會行程參訪臺灣駐印度代表處,田中光大使及諸位長 官百忙之中多空接見十二位學員。經由代表處的簡報與大使的勉勵,使學員們 對於到印度發展更有信心,背後會有一群支持著我們的長官們。田大使更提點 到印度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準備,特別是心態上的準備,要有勇氣面對生 活中會出現的大小驚奇和挑戰。


圖 2.7 臺灣駐印度代表處參訪

最後,用文化饗宴作結。參觀印度國家博物館,古達明那高塔、泰姬瑪 哈陵與阿格拉堡。其中多數都是伊斯蘭是建築藝術。我曾打趣,「去過泰姬瑪 哈陵,才算到過印度」這句話多俗氣,因為我總認為泰姬瑪哈陵不足以代表印 度的一切。然而當我親眼看見她,卻被她的靜謐優美所懾服。泰姬陵外的村莊 熙來攘往,觀光勝地少不了的叫賣人聲,都不足以打破她的寧靜。那一刻,只 需靜靜的看著,她的純白無暇也帶給我一股平靜。而阿格拉堡,蒙兀兒帝國極 致宮廷藝術的展現,隔著亞穆納河與泰姬陵遙相忘,我只感覺到一股深層的憂 傷,晚年的沙加罕,被兒子軟禁在阿格拉堡,只能透過小窗遠望著泰姬的那股 淒涼,與宮廷內寶石工藝在殖民時期被英軍破壞殆盡的那股歷史的悲情,令人 不勝唏噓。


圖 2.8 印度國家博物館參訪


圖 2.9 泰姬瑪哈陵參訪